关于《春节长假出境须防疫》的健康文章正文开始>>
亚洲:以柬埔寨为例
●登革热高发
柬埔寨属于热带气候,从11月到次年4月是干季,气温在24℃左右,霍乱、甲型肝炎、疟疾等多发,而且全年都有患登革热的危险性。传播登革热的伊蚊主要在白天活动,尤其在旅游胜地和乡村地区更活跃。
症状:患者大多出现高热,且体温短时间内可迅速升高,一般持续5-7天,剧烈头痛、关节剧痛、食欲下降、恶心等。
预防措施:
1、旅行者应时常穿着长袖衬衫和长裤,住在有空调或装有防蚊纱窗的旅店,如果住宿地没有隔蚊或空调设施,最好使用杀蚊喷剂及睡在蚊帐内。
2、在野外游玩时,应在外露的皮肤上搽驱蚊剂(最好含有避蚊胺,但给儿童使用时浓度不应高于20%);
3、目前还没有有效的疫苗预防登革热。
欧洲:以英国为例
●莱姆病常见
在英国旅行,基本上感染传染病的机会不大。但在11月至次年4月,当地有流感发生的可能。另外,在英国的森林地区有暴发流行莱姆病的报导。最近,在伦敦公园内发现传播莱姆病的蜱。
症状:被蜱叮咬后,初期人体皮肤上会有局部损害,即慢性游走性红斑,常在蜱叮咬后7-10天后出现。
预防措施:
1、莱姆病的病原体有明显的地区性,一般集中在林木浓密、有蜱存在的山区或半山区。
2、蜱叮咬主要是在上午9点-10点、下午5点-7点,蜱一般潜伏在草叶的尖端,待人或动物经过时,跳上人或动物身体进行吸血,并将胃内容物及唾液反吐于人或动物体内而造成病原体传播。
3、进入山林地区旅行时,尽可能穿旅游鞋、紧口袜,并扎紧裤脚,尽量不在山区草地上躺卧,以避免蜱的叮咬。
美洲:以阿根廷为例
●疟疾
在南美州的阿根廷,疟疾是一种常见的、危及生命的疾病。在疟疾高发地区,被疟蚊叮咬后,旅行者就会染病。
症状:全身发冷,然后是发热,体温可超过40℃,头剧痛;几个小时后会大汗淋漓,而出汗后体温也就恢复到正常。这样的症状每天或隔一两天会再发。
预防措施:
1、防蚊虫叮咬是预防疟疾的第一道防线。在户外、草丛等地,多使用驱避剂、蚊香、杀虫剂等,防止蚊虫叮咬。
2、适时服用抗疟药物(服用青蒿素类药物)以抑制感染,最好启程前两周开始每周使用甲氟喹。
3、如果到有疟疾的地区后一周或一周以上出现发热,则应立即求诊,并向医生说明出游情况。